l58llo42779
在现代医学分类中,肌营养不良被归为神经肌肉疾病,临床治疗以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为主要手段。
然而,中医学对此有着独特的认识——这种进行性肌无力的背后,往往反映着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病理本质,其中尤以脾失健运、肌肉失养为关键病机。
病例回顾:
曾接诊一位16岁男性患者,主诉双下肢无力两年余,进行性加重。症状表现为上楼困难、易跌倒、跑步受限,且在活动后疲劳感明显。
伴随症状包括: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精神疲倦、体重下降。舌诊见舌淡胖有齿痕,脉象细弱。
通过四诊合参,判定该患者属"痿证",证型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素问·痿论》明确指出:"治痿独取阳明",揭示了肌肉无力与脾胃功能的密切关联。患者正值生长发育期,脾胃运化功能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于濡养,故见肢体萎弱。
展开剩余53%治疗方案:基于"健脾益气,养血强肌"的治疗原则,处方如下:
健脾益气组:黄芪、党参、白术、茯苓
养血强肌组:当归、熟地黄、鸡血藤
和胃消食组:陈皮、砂仁、鸡内金
调和诸药:炙甘草
初诊服药三周后,患者肌力有所增强,食欲改善,但仍有易疲劳感。复诊时加入山药以增强补脾益肾之效。继续治疗两个月后,肌肉力量显著提高,可完成日常活动,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机理阐释:
此方中,黄芪等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生化;当归、熟地黄养血活血;陈皮、砂仁理气和胃,共奏强肌健力之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复诊加入的山药,对改善患者整体体质有独特功效。
此案例充分展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诊疗智慧。现代医学认为难以根治的肌营养不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获得明显改善。但必须强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差异显著,患者切勿自行套用方药。建议有类似症状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系统调理,配合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方能获得最佳疗效。
(注:文中涉及方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发布于:北京市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