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中汽股份(301215)发布2025年三季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4.35亿元,同比上升20.91%,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上升31.26%。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22亿元,同比上升18.09%,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493.9万元,同比上升56.12%。本报告期中汽股份应收账款上升,应收账款同比增幅达35.63%。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尚佳。其中,毛利率60.61%,同比增1.53%,净利率36.81%,同比增8.56%,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7039.47万元,三费占营收比16.2%,同比减13.11%,每股净资产2.21元,同比增3.0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2元,同比增73.41%,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33.33%

证券之星价投圈财报分析工具显示:
业务评价:公司去年的ROIC为5.79%,资本回报率一般。然而去年的净利率为41.65%,算上全部成本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极高。从历史年报数据统计来看,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7.33%,投资回报一般,其中最惨年份2024年的ROIC为5.79%,投资回报一般。公司历史上的财报较为好看(注:公司上市时间不满10年,上市时间越长财务均分参考意义越大。)。商业模式: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资本开支驱动,还需重点关注公司资本开支项目是否划算以及资本支出是否刚性面临资金压力。需要仔细研究这类驱动力背后的实际情况。
财报体检工具显示:
建议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状况(应收账款/利润已达176.84%)
分析师工具显示: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在2.2亿元,每股收益均值在0.17元。
最近有知名机构关注了公司以下问题:问:本次交流活动采用现上交流方式举行,活动不涉及应披露的重大信息,与投资者交流情况如下:答:(1)标准的意义。规范市场秩序填补国内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基线空白,解决宣传混乱、标准缺失问题,遏制夸大宣传,引导企业聚焦安全与可靠性;建立统一基准构建“三重安全保障”,从产品能力、安全要求、使用规范维度为行业准入、质量监督提供依据,统一测试基准。(2)标准的难点。测试速度未明确,由企业自主申报。企业间测试速度差异大,低速通过的场景高速未必可行,提速面临技术挑战;测试场景复杂度增加新增大量夜间测试及雨雾测试,难度提升。2.同一车型的不同版本是否需要重新走强标流程?比如说同一个车型,只是电池大小不同,对于车型的这种变化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强检吗?如果辅助驾驶系统方案发生变化,是必须重新进行测试的。若仅电池大小变更,而辅助驾驶系统方案未变,则通常不需要重新测试。3.目前检测机构去申请这个国家质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国家质检中心困难吗?像公司新并购的极限检验中心属于国家质检中心吗?目前检测机构申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国家质检中心难度较大。国家质检中心作为高端检验检测服务的提供者,申报条件较为严格。公司新并购的极限检验中心属于国家质检中心。极限检验中心具备我国唯一“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资质,该资质注入后中汽股份业务边界可延伸至“四高”(高寒、高温、高原、高腐蚀)特殊环境下的场地试验技术服务及测试业务,实现“一体化运营”,打造“常规+极限”一站式服务体系,拓展上市公司的服务链条和业务边界,形成业务增长第二极。4.L2 新强标实施后,对公司的业务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标实施后,将对公司业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是检测企业在公司的场地试验业务量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车企本身前端的研发投入也会加大,相应的在公司的场地试验业务量也有所提升。5.公司二期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目前运营情况如何,收入和利润预期如何?二期项目作为公司面向智能网联、无人驾驶领域的超前布局,其产能释放节奏与行业政策、标准法规的推进深度息息相关。目前处于“政策驱动需求、需求带动产能”的培育期,从当前标准推进速度和行业需求趋势来看,项目增量释放的确定性正持续增强。今年二期运营情目标为达到盈亏平衡,目前上半年已经达到了盈亏平衡。6.二期试验场在智能网联业务方面有哪些意向性订单或客户?公司新签合同时,根据部分客户需求,已将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各条试验道路收费情况加入到公司标准化价格体系中并作为合同附件,后期客户根据试验需求可以直接使用相应试验道路。7.二期的毛利率的展望?公司二期产能处于产能爬坡期,在其产能未完全释放前,由于固定成本的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在短期内将存在一定波动。8.公司一期综合试验场,是不是已经到达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收入还有增长空间吗?从运营现状来看,公司一期综合试验场目前已处于稳定运营状态,同时仍具备一定的收入增长空间。一是,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在严格保障测试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挖掘道路容纳潜力,比如优化单条道路的测试车辆调度;同时,通过延长运行时间、推行错峰测试等方式,推动客户在非传统时段测试,提升整体道路使用效率;二是,依托新增产能拓展客户。公司于去年已投放湿圆环、湿操控等新测试产能,这类新增设施能更好地匹配轮胎企业等客户的专项测试需求,有助于我们拓展该领域客户群体,为一期收入增长带来新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